也許曾讀過他們所散播的一種小聚會 “ table ”生活風格,就像時尚雜誌一樣在當時這樣獨樹一格的想法充滿著影響力,如果在過去這八年左右的時間裡,發現自己渴望著嘗試切成薄片的酪梨吐司配著咖啡,或渴望在斑駁的下午,用洗衣線將亞麻床單巧妙地懸掛在陽光下,抑或是從高過於頭頂由上往下的拍攝餐桌上的下午茶,你可能要感謝《 Kinfolk 》。

也許曾讀過獨立美學雜誌《 Kinfolk 》所散播的一種小聚會“ table ”生活風格,在當時這樣獨樹一格的想法充滿著像時尚雜誌一樣的影響力,如果在過去這八年左右的時間裡,發現自己渴望著嘗試切成薄片的酪梨吐司配著咖啡,或在斑駁的下午,用洗衣線將亞麻床單巧妙地懸掛在陽光下,抑或是從高過於頭頂由上往下的拍攝餐桌上的下午茶,你可能要感謝《 Kinfolk 》。(圖片來源

 

 

來自美國波特蘭的《 Kinfolk 》是個橫跨視覺美學、散文、詩歌、建築與文學等等的生活風格雜誌,整本雜誌帶出北歐的溫潤極簡,排版於著重每張照便風格一致的完美主義,嚴謹卻讓人舒服,並且注重在生活當中的瑣碎,推廣 Slow living 慢生活的生活風格,2011年問世後成為後續這幾年最熱銷的獨立雜誌,也變成了眾多雜誌部落客與年輕人的靈感啟發成為眾多模仿的對象。

 

《 Kinfolk 》創辦人之一的 Nathan Williams 與當時的女友 Kate Searle 從紀錄生活的部落格發跡,後續搭上了 Instagram 初期的順風車,憑藉著獨特拍攝食物、聚會的視角與營造生活當下細膩的美好,在當時成功刮起風潮,可以說是與 Instagram 一同成長、定義了千禧世代的美學,甚至跨足全世界成為生活雜誌的先驅。

 

把 Slow living 日常變成雜誌

 

2008 年,一位在夏威夷唸書的大學生叫 Nathan Williams ,由於在海島國家有著浪漫、悠閒、自由的慢生活步調,Nathan 喜歡和女友與朋友們聚會,並用相機記錄當下,或者女友的倩影,這些成為他部落格的養分,獨特的拍攝角度與大面積留白再搭配優雅纖細的文字,營造出很不一樣的空氣感,漸漸的他和女友意識到,或許這些是個從未出現過的生活風格,於是 Nathan 毅然決然地辭去紐約高盛銀行的工作,回到波特蘭,與女友外另外兩位好友,開啟了他們的創業之路,而《 Kinfolk 》就這樣誕生了。(圖片來源

                                               

Nathan Williams 與女友 Katie Searle 稍縱即逝的道別

 

Nathan Williams 與 Katie Searle 在 2008 年相識,他們所處在同個大學,在他每天寫部落格工作的桌子相識,並且開始沉迷於這個文靜且發光的女孩。 在早期的部落格時期與《 Kinfolk 》草創時期中出常出現 Katie Searle 的身影,也時常分享工作與生活,準確地傳達出其年輕創業人的經歷。但好景不常 Nathan 與 Katie 將雜誌總部遷移至哥本哈根時 Nathan 向當時懷孕的 Katie 坦言自己是同志的身份,使得她決定結束兩人的婚姻關係,並搬回波特蘭獨力撫養孩子。(圖片來源

 

商業化所帶來的困擾

 

當任何事物開始商業化的同時,也代表要開始接受更多不一樣的聲音與放大的檢視,還記得當初的《 kinfolk 》想讓觀眾有最好的閱讀體驗,因此所有的行銷層面都是規定不投放廣告的,但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網路媒體也日新月異,身為獨立雜誌網僅靠著賣雜誌的收入想當然是不夠的,最終還是得向現實屈服。而另一起事件是從一位來自亞特蘭大的攝影師並說道 :「我討厭 《 kinfolk 》 他們的生活方式象徵著公然宣揚自我的特殊性並淺移默化的分化種族,它們只為了白人、特權階級,並且每個人的生活都太完美無缺,事物已經失去真實感」,也許你每天早晨花上 20 分鐘去沖泡一杯咖啡再布置一角擺著《kinfolk》雜誌的大理石桌面已成為常態,如何平衡這些異己之聲也是他們當時的課題。(圖片來源

 

風波後的轉變

 

《 kinfolk 》馬上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並做出了改變,推出海外版雜誌時,起初是不允許當地編輯自由撰寫創作的,所有文章需按照原本格式內容進行翻譯,只有一本薄薄的“本地別冊”才能介紹當地文化與內容,而現在《 kinfolk 》加速的拓展事業版圖開放權限採訪了許多當地的人文與地貌,版面時常會出現各式不同人種的面孔,並且《 kinfolk 》在日本的銷量非常突出,因而在東京開了「Ouur」的服飾家居用品店,以一貫的中性色調和 wabi sabi (侘寂)水泥牆和實木家具,成為了《 kinfolk 》雜誌以爲的延伸。(圖片來源

 

「生活風格」究竟是什麼?

 

如果去訪問社群媒體上那些粉絲數一數二多的意見領袖、KOL、網紅「生活方式」究竟是什麼,搭編可能會告訴你,其實那只是人們展示「我是誰」的一種方式,假如你欣賞著這個人,覺得他的生活很精緻,但我不是那樣的人,不必要強迫自己按照別人的模版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生活,也許有人會說,模仿是創造的根,是靈感的來源,但這些所謂的「模仿」只是內化的過程,經過這些參考並且用獨立思考的能力去設想自已喜歡作品中的什麼,想創造什麼?這個過程是在培養「獨特性」很重要的養分。(圖片來源

 

Dappei 結語:

願意讚美襪子上的破洞,以前第一次做果醬燒焦的半成品,和這些年來隨著青春流逝留過所有糟糕的髮型,我們都犯過類似這樣的錯誤。想偶爾嘗試讓生活變得有清淨或井然有序,但現實往往並不如所願,夢想過著無懈可擊的生活會激發我們的雄心壯志與動力,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把這樣的想法先擱置一旁,轉而誠心誠意的接納這些缺失,是不是也在累積這些經歷並堆疊出那些夢境的必經之路呢?

 

Editor:mr.0 / 封面圖源

 

你可能也有興趣的文章:

經營穿搭之餘也要顧及內涵,編輯嚴選 5 本有趣又有深度的「 台灣製雜誌」,每本都讓人想年訂!

「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想簡單打造質感生活,不妨先讀過這些「日本雜誌」!

其中一本還來過台北取材!推薦 3 個來自歐洲的「獨立雜誌」,從不同的視野看攝影、城市與移民!

 

穿搭、彩妝、旅遊美照 IG TAG #我是搭黨 #IamDappeiest 就有機會登上 Dappei 官方 IG (@Dappei_tw) 或網站文章唷!

 

如果您對文章有任何問題,請來信私訊,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