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也不忘黏著手機的你,在周東彥眼中像是黑夜中的螢火蟲;抬頭望著天空,周東彥看見的不只是藍天白雲,而是無形中與生命的牽絆。屢獲中外肯定的影像導演周東彥,帶你進入他的天馬行空。

以作品《空的記憶》一舉獲得有劇場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劇場設計(2013 World Stage Design)「最佳互動與新媒體」大獎,周東彥邀請編舞家周書毅共同創作,自詩人羅卡的創作〈給空的空間的夜曲〉出發,探索空間場域與虛無的辯證關係,讓舞台上不斷流動的影像和舞者身體綿密對話,並運用無線自動舞台裝置平台、環景攝影、即時影像處理等科技,光影與身體流動變幻,呈現一種如夢似境的奔流。此獎一得,讓當時年僅三十二歲的新媒體藝術家周東彥大奪媒體的目光。

 

周東彥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是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劇場與多媒體碩士,多次入圍了台北電影節,也於同年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自創的狠主流多媒體製作公司至今也將邁入第五年,以七年級生的表現來說是相當搶眼。一臉斯文有禮的他,正如其作品一般,乍眼看似溫和卻內含爆炸性的才思泉湧。

 

 

周東彥

《空的記憶》以動態環景影像探索城市空間與記憶的關係。

倫敦求學的畢業製作《我唯一寫過的一封信》入圍2006年臺北電影節。

 

 

「好與不好,提案寫得再順、劇本寫得再大,有沒有『面對自己』才是重要。這個真的是我想說的故事嗎?我創作時會不時地得反問自己。」周東彥面對自己的成就,他作出了解釋。

 

每一個採訪的問題,對他來說都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更甚者,答案在他腦中像個流動的光影幻象:「我拍片中沒有絕對的文本,我偏向讓演員自由詮釋,從演員身上發掘亮點,而非鎖定於我原本的設定。」

 

也因此他的每部作品都得花上大量的時間與演員相處、了解、再轉換成可解讀的語言。他承認自己對人際互動相當有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促動他創作的大量靈感,例如最近為公共電視台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剩女,真的?》,正是以身邊工作能力強,事業正向成長,卻依然沒有感情生活的女性朋友為題,所拍的紀錄片。「看似沒有問題的她們,究竟生活中的缺憾對她們來說是什麼?我好好奇她們在想什麼,於是找了身邊的四個素人剩女拍了這部片。」

 

 

巴黎駐村時期創作《待消失的影片》入圍2009年臺北電影節。

2015即將於公共電視首播的最新紀錄片作品《剩女,真的?》。

用手機、平板創造的即時影像所打造的多媒體劇場作品《我和我的午茶時光》。

 

 

除了抒發生命體認與天馬行空在舞台上,周東彥更希望能保存台灣現有的美好,於是他向國家兩廳院爭取製作了NTCH to go系列短片,在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雜誌的官網,透過免費的Youtube的免費頻道,以輕薄短小的篇幅,把台灣的表演藝術說好,讓大家可以沒有負擔地認識這個圈子。

 

高中畢業時意外擁有一台自己的攝影機,堪稱是開啟周東彥走向影像一途的開端,但實際上他卻沒有完美的人生藍圖。「我不諱言地說,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很多貴人相助。當大家覺得我很厲害的時候,我都覺得是幸運居多。」他的用字帶著絲絲的靦腆。

 

「我不時也在思考自己的願景,我想人隨著生命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未來期待與自我解讀,為我的國家做點什麼自然是一直都想做的事,想把台灣的美好保存且流傳下去,想為台灣下一代多盡一些培育的責任…。不過,現階段而言,我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再調味道讓更多人有所感覺,把自己再墊深墊厚一些。」一樣,還是回來「面對自己」這句話。

 

 

國家兩廳院NTCH togo藝術生活頻道,上youtube即可搜尋訂閱。

日本秋吉台駐村作品《Saying Goodbye, a few practice》將於3月中旬於台北藝術村展出。

《空的記憶》攝影專書既創作紀實,狠主流獨立出版。

 

 

 

文/Lien

圖片提供/周東彥

來源:藝術現場╱操弄影像的魔術師 周東彥 - in CULTURE品味生活網